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方城红色记忆馆长高平:丹心守望岁月红

时间:2021/6/15 12:49:00 点击:

       中国都市信息报讯:记者 孙守广 6月1日上午,南阳市方城县民间女收藏家高平回乡创办的红色记忆馆在释之街道北关社区二里庄隆重开馆,现场红旗招展,广播里播放着一首首熟悉的经典红歌旋律,仿佛一下子又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当年轰轰烈烈闹革命的峥嵘岁月。

      方城县有关部门领导、释之街道主要负责人,方城县文艺界部分人士等出席了开馆仪式。当日下午,方城县超凡学校就组织了600多名学生前来研学。浏览红色藏品,聆听英雄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六大类红色展品铭记峥嵘岁月

      “船行烟雨波涛绿,旗展镰锤岁月红。”走近藏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副回首历史沧桑,抒发豪迈情怀的对联。步入馆内,党旗、国旗、五角星、红军长征路线图等标识更是一一环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方城县红色记忆馆占地面积近3000平米,实用面积1800平米,三层小楼呈环形状,形成了一个内院,属于当地常见的民居。馆内依次设置有红色展示厅、红色文献厅、伟人展示厅、军品展示厅、影视放映厅、民俗走廊等。
  这里共收藏有各类红色展品1200余件。依次划分为六大类:一是毛主席像章、语录、诗词;二是红色书籍、报刊、文献,包括马、恩、列、斯、毛和中共党内主要领导人的著作、讲话稿;三是红色雕塑、人物雕像、瓷雕;四是宣传画和海报(海报指红色电影海报);五是红色画作,以历史场景或人物为主体创作的国画、油画;六是坊间生活用品。每件藏品的背后都有鲜活生动的故事,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着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桑梓之情,馆内还陈列了许多国画或油画,作品所反映的人或事都与方城乃至河南密切相关。如方城人物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尤其是国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少将粟在山;方城第一任县长、革命烈士刘毅然;曾参加“五四”运动,并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著名民主人士——李武乔。
  从河南走出的东北抗联著名英雄——杨靖宇;红二十五军首长,革命烈士——吴焕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一人俘虏63名英国军人的“孤胆英雄”——刘光子。还有红军长征中发生在方城七里庄的独树镇战役。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称“血战独树镇”与飞夺泸定桥,激战嘉陵江等著名战斗并列长征史册。
  英雄的人物和事迹,当地人虽然耳熟能详,但每次重温都倍感亲切,而且会唤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浓浓红色情结与生俱来

       今年49岁的高平是方城县二里庄人,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侠义气质。小时候,她最喜欢听爷爷讲红25军转战方城,血战独树镇的故事。上学后,她最爱朗读的课文是《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曾暗暗发誓,长大了要做像刘胡兰一样的巾帼英雄。
  高平从小酷爱文学,尤其是诗歌。然而,作为女孩子,她似乎并不怎么醉心于风花雪月之类的诗句,相反,李清照的名篇“生当做仁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鉴湖女侠秋瑾的悲壮诗行却成了她百读不厌的最爱。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种子很早就植入了她幼小的心田,为其日后创办红色记忆馆打下了思想基础。
  长大成人之后,她移居襄阳闯世界,从小本生意做起,不但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站稳脚步,生性豪爽的她在襄阳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不乏收藏界人士。
  近朱者赤,渐渐的她迷上了收藏,先是收藏些字画、家具、木刻制品、瓷器,进而又收藏些“文革瓷”,但真正让他转向红色收藏则与一次经历有关。

       2010年夏天,他随旅行团到韶山旅游,其中一个景点是红色广场毛主席巨幅塑像。当时气温高达40度,坐在大巴上的旅客都说天气热不肯下车,然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师却坚持下车。在导游的陪伴下,老教师顶着烈日面对毛主席塑像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接着,又买了一尊毛主席瓷像捧在怀里。
  望着老教师汗湿的背影,高平十分感动,连忙拿出纸巾递给老教师,并与其攀谈起来。老教师深情地说:“你们年轻人不理解,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毛主席是一座高山,值得我们一生来景仰。”老教师现已做古。然而,那广场上的一幕,时至今日还常常在高平的眼前浮现。
  从那以后,高平把收藏的目光锁定在毛主席像章、画像、雕像上。之后,又延展到与红色相关的其他老物件上。
  红色收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一种红色文化现象,并有情感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为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高平先后到西安、长沙、杭州、江西景德镇等地的收藏市场走访,向行家请教。为了学到“真经”,她曾到别人的红色藏馆做义工,帮别人拍照,打扫卫生,做“红军餐”。
  收藏之旅历经艰难坎坷仍无怨无悔收藏需要实力,这个实力就是眼力和财力,二者缺一不可。
  有一次,在襄阳收藏品交流会上,一尊雷锋瓷像引起了高平的注意。凭借多年练就的眼光,她认为是件珍品,但标价1000元,还不还价!她起初嫌价格太高,下不了决心。转悠了一圈后她还是决定买下来,然而,此时雷锋瓷像已落入他人之手。这让高平后悔了好一阵子。她暗暗发誓以后再遇上自己喜欢的物件,一定得先买下,哪怕贵点。
  2011年春天,高平在市场上看中了一件我国第一代飞行员皮袄,标价1500元。可她身上只有1000元,而且是她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此刻她十分纠结,然而,她实在喜欢这件老皮袄了,不想像上次那样再失之交臂了,于是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最终以800元买下了这件皮袄,为此,两个上学的孩子跟着她吃了一周的“老干妈”。
  说起这件事,高平眼圈都红了,作为母亲,她心疼两个孩子。让人惊喜的是,如今这件皮袄,已成为她红色记忆馆中被人们普遍看好的藏品。
  创办红色记忆馆赢得社会各界关心支持2019年,高平客居杭州。闲暇时,常到河坊街红色主题馆小坐,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私人藏馆,藏品也不算多,但前来观摩的人却络绎不绝。她意识到红色藏品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自己从事收藏多年,红色藏品也不少。前些年,她用做生意挣来的钱在老家方城盖了栋三层小楼。有藏品、有馆舍,具备开办展馆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方城是革命老区,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于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呼之欲出。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高平创办红色记忆馆的想法首先得到了业内朋友的大力支持,有的为她出谋划策,有的帮她收集藏品,有的还以最优惠的价格把藏品卖给她,高平手头拮据,一时不能付现款,朋友笑道:“先拿货,钱以后再说!”
  襄阳文化界的朋友听说高平在筹办红色记忆馆,纷纷为其撰联、写字、绘画。有的还专程跑到方城,义务给藏馆安装灯光、音响。
  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给予极大的帮助,方城县美协主席安兆山,方城县第一个开办家庭红色藏馆的粮食局干部杜海龙,方城县民俗专家田文运,方城县规划馆馆长秦永强,方城县土地资源局干部彭建武、李宏晓,方城县电力职工董振群,方城县社工团刘夏团队等,或出力或建言,帮助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更让高平感到意外和温暖的是,几位失联几十年的老同学、故交也闻风而至,来馆内做义工。有的听说开馆资金有缺口,纷纷慷慨解囊借钱给她,并一再强调何时有钱何时还。
  释之街道办事处更是全方位的给予关心、帮助。
  筹备期间,当地领导多次到藏馆来巡视、指导。开馆前夕,办事处将红色记忆馆列为“红色教育基地”,并颁授了铭牌,同时还给藏馆赞助了几块展板。
  这一切,都让高平信心大增。尤其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试开馆期间,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方城县就有机关、学校、社会团体2000多人次前来参观、研学。
  “每当看见他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或面向毛主席像朗诵毛主席诗词时,我都会莫名的激动!那一刻,我的思想境界也悄然升华了。”高平说。
  数载期盼,一朝梦圆。从6月1日开馆到记者发稿时止,高平的红色记忆馆累计接待近3000人次,加上试开馆期间人数,共有近5000余人次进馆观摩,这其中不乏感人的细节。
  方城县美协主席安兆山义务为红色记忆馆当讲解员,一次当讲述到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为亲人时,他忍不住自己先哽咽起来,受到感染,听讲的学生也跟着流下了眼泪。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娘,三次来到馆里,每次都会在毛主席画像前伫立几分钟,并虔诚地三鞠躬,然后默默离去。
  开馆当天,方城超凡学校组织了600多名学生前来研学,其中一位叫贾峰的学生,似乎意犹未尽,第三天,又带着外公、外婆和妹妹又来到藏馆,细细观摩了一番。临走时在留言薄上写道:“为了新中国而奋斗,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赤子之情溢于言表,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体现出人们对革命领袖的无限崇敬,对红色文化的无比敬重。

初心如磐 传承红色文化历久弥坚

       开馆那天,作为方城红色记忆馆馆长,高平感言道:“我生长在方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述红军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星星点点的红色记忆,和家乡的小河一起悄然融入我的心田,并渐渐幻化成了一个赤子的浓浓乡愁。”
  “身怀赤子之心,无私回馈家乡是我开办‘方城红色记忆馆’的初心所在。期盼更多的人能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增加对党史的了解,增进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并焕发出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的无限热情。”采访结束时,高平向记者吐露了自己内心的初衷。
  (记者感言):“人人满怀赤子情,红色江山万年春。”不仅是高平的执著追求,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国人的期盼!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轰轰烈烈的今天,将红色基因根植在青少年心头,将爱国爱党种子植入青少年心中,激励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扬帆起航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