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福建建宁:老区特色产业兴 托起百姓致富路

时间:2021/6/25 0:08:14 点击:

  中新网三明6月25日电 (叶秋云 吴涛 吴晟伟 程春雨)这里有成排连栋的小洋房;这里新农人、新农场越来越多;这里很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这里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近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一睹这个革命老区的今日风采。

建宁县反围剿纪念园。<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吴涛 摄
建宁县反围剿纪念园。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据介绍,建宁县作为当年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县,其中92个行政村是革命老区村,有着众多红色文化遗存。近年来,建宁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同时,旅游与农业、体育康养等产业相融合,老区村特色产业欣欣向荣。

  “石头”村吃上“旅游饭”

  成排连栋的小洋房,刷成统一的白绿色,一眼望去,与青山交相呼应,相得益彰。22日,记者在建宁县高峰村看到这番景象,莲花叠水、曲院风荷、夜光跑道、七彩滑道……这是一个林深水美、宜居宜业的小山村。

高峰村村景。<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程春雨 摄
高峰村村景。中新网记者 程春雨 摄

  路旁卧着石头,山上攀着石头,水田里种着石头,竹林里长着石头……高峰村处处是石头,被人称“石头村”。

  据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介绍,20世纪80年代,高峰村从金铙山的半山腰移居到山下,由于缺乏资源,是建宁县最贫穷的村,人居环境也极为糟糕。

  从2010年开始,高峰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采取改造人居环境与挖掘新经济产业结合起来的形式,经过反复摸索,决定结合高峰乡村旅游,进行大规模人居环境整治。经过几年的发展,2020年,高峰村被评为“中国最美康养小镇”。

建宁县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接受记者采访。<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程春雨 摄
建宁县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接受记者采访。中新网记者 程春雨 摄

  林长礼表示,开发旅游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仅500元;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960元。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如今通过生态补偿、入股分红、发展旅游等,村集体收入达45.8万元。

  据介绍,高峰村直接从事旅游的村民有260多人,占全体人数近三分之一。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

  林长礼说,游客来了,腰包鼓了,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田园综合体成“网红打卡点”

  建宁县还有不少牧场、农场。22日,在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上黎牧场内,挤奶员黄雪琴告诉记者,自己是当地里心镇村民,以往都是外出打工,后来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回到家乡在牧场工作,可谓是在家门口就业。

牧场工作人员黄雪琴在接受媒体采访。<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程春雨 摄
牧场工作人员黄雪琴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新网记者 程春雨 摄

  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是明一国际以建宁优越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结合万亩生态园项目建设,打造出集“牧业+农业+制作+文旅”三产合一的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1.2万亩。该项目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和当地旅游发展。

  记者了解到,凭借优美的田园风光、樱花大道、荷兰风车等特色景观,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去游玩打卡,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

海峡云上牧歌生态体验馆。<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叶秋云 摄
海峡云上牧歌生态体验馆。中新社记者 叶秋云 摄

  “‘五一’试运营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上万名游客。” 明一国际上黎牧场牧业总经理范传照说,建宁良好的生态让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前景广阔,发展观光旅游也大有可为,项目建成后,将与明一国际乳制品加工项目衔接,打造乳业生态圈。

  村民返乡创业,当起“新农人”

  近年来,建宁县在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等“五子”传统特色农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让农业变得“好玩”又“挣钱”,吸引众多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建宁县春花农场负责人陈春花就是其中之一。

花花农场内硕果累累挂枝头,还发展出果树认养模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吴涛 摄
春花农场内硕果累累挂枝头,还发展出果树认养模式。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陈春花原本在厦门做体育用品生意,6年前看到家乡农产品大面积滞销,农民心血付之东流,于是决心改变这一切,当一名“新农人”,在老家开了家四季农场。

  四季,对于春花农场来说格外分明:春天,梨园里迎来各地游客赏花;夏天,春花农场有农家乐,可以游玩、采摘、聚会;秋天,游客们来梨园可品尝农家菜;冬天,农场又把果园里套种的铁皮石斛以好的价格卖往各地。

建宁县春花农场负责人陈春花在接受采访。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程春雨 摄
建宁县春花农场负责人陈春花在接受采访。 中新网记者 程春雨 摄

  “一年农产品能卖数万斤,游客有上万人,生意挺红火。”陈春花说:“游客来得多了,需要的东西也多了。他们特别喜欢我们农村的‘土东西’,比如土鸡蛋、土鸭蛋。他们也会到农户家里去转一转,像平常人家晒在外面的地瓜粉、红菇等,他们喜欢了就买走。”

  如今,建宁县像春花农场一样的家庭农场越来越多。据介绍,近年来,建宁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集群,不仅接入食品加工业的第二产业,还连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区域特色生态工业聚集。(完)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