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疫情防控 >> 内容

疫情当前,如何守住自己的心理健康“绿码”

时间:2022/5/12 7:54:54 点击:

      中国都市信息网讯:就在人们对疫情早日消散的期待中,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又在北京传播开来。到今天,疫情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面临疫情长期反复,尤其是在大面积社区封控、长时间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人们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等心理应激反应,而空间的封闭隔离更容易加剧孤立无援的恐惧感。

  因此,疫情之下,人们面临的不仅是一场与病毒斗争的疫情阻击战,也是一场与不良心理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

  及时搭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

  实际上,通过两年多时间的疫情防控经验总结与积累,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也正因此,在本轮疫情流行之初,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便在疫情发布会上介绍了与保障市民心理服务需求相关的工作,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设置了17条心理服务热线,由精神科和心理专家轮班值守,解答市民对心理问题的咨询,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其次是和12345市民热线建立对接机制,将市民的心理服务需求转至心理服务热线,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同时,还创建了“暖翼”微信小程序,让有需要的市民可以自行开展心理检测与自我调节。

  除了政府层面,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自发为北京市民提供心理服务的志愿团体。如新京报稍早前曾报道过的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李楠社会工作事务所,就承接了望京街道的社会心理服务站项目,并在本轮疫情发展早期便及时响应,动员事务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志愿者,针对居民因疫情产生的情绪问题,免费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这样的实践也在启发我们,社区也可以考虑和区域内的心理服务机构达成合作,或是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将心理服务技能作为一项指标,有意识地增强社区心理服务的供给。如此,我们就能提高心理免疫力,给疫情下的人们穿好心理“防护服”。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专家

  当然,就心理健康而言,个人因素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个体层面,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构建自己的内在心理资源,在疫情之下保持心理健康的“绿码”。

  比如,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群体,他们既是本轮疫情的亲历者,又担负着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职责,因此可能会面临多重的心理挑战。对此,建议“大白”们应该先关爱自己,调适好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这样才能为他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一方面,结合此类人群较高的工作强度来看,应对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便是心理脱离。也就是说,他们在工作之余,应做到在身、心两方面“远离”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还可能因接触较多的求助者,而受到更多消极情绪的影响。对此,“大白”们可以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比起“万能的大白”,相信人们更愿意看到“健康的大白”。

  此外,还可以尝试回想自己在整个助人过程中的积极经历和体验,由此建构工作的意义、服务他人的意义,使得自己有价值感,有目标与方向感。

  无需过度担忧不确定的未来

  疫情之下,心理健康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无疑是新冠确诊的人群,密接、次密接以及生活在封控、管控区域的人们。这些人群受到疫情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可能会对因健康方面已经或可能遭受的威胁而感到焦虑。

  首先,同样建议此类人群接纳自己的情绪体验与心理状态的波动,这是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或不确定性情境常见的反应。

  而且,身处疫情之中的人们,更要有意识地关注积极信息。与此同时,无论对于身处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的人们来说,重建日常生活的规律依然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饮食起居、娱乐休闲的日程表,并切实地行动起来。

  总之,就像重视健康宝上的“绿码”一样,心理健康的“绿码”也需要我们的积极守护。而通过构建从政府到社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再到每位市民努力发展内部的积极心理资源,相信心理健康的“绿码”就在我们的心中。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