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容

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时间:2021/6/15 4:50:42 点击:

       中国都市信息报讯:一百年弹指一挥,一百年波澜壮阔,一百年沧桑巨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隧道,一个个机场、码头……它们见证着神州大地上的历史变迁,诠释着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放眼全国,干支衔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经形成,由241个民用机场组成的航线网越织越密,“八横八纵”的高铁网也由蓝图走向现实。这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网,正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版图上的动脉血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关键支撑,交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如今,从空中俯瞰祖国大地,公路、铁路、水路……纵横交错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我国的道路运输极为落后,人背畜驮是主要运输方式,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严重滞后的条件下,道路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重视,得到优先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

  为了让公路通向祖国各地,1950年起,11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流,越巍峨昆仑,五易寒暑,修筑了青藏、川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运营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机场数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更加日新月异。”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表示,如今,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多种运输方式与1949年相比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已成为我们闪耀世界的亮丽名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以16.1万公里的通车里程稳居世界之首;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241个,年旅客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27个;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214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占泊位总数的11.7%,位居世界首位……

  “可以说,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由‘瓶颈制约’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也正在逐步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张晓东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专门部署,明确要求要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官”。

  把人民群众获得感放在首位

  从“用双脚丈量”到“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行车”,从乘坐时速43公里的蒸汽列车到体验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百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也正分享着交通发展的红利。

  “来北京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高铁回哈尔滨,心里还挺激动的。”今年“五一”假期期间,39岁的张鑫乘坐高铁从北京回老家哈尔滨,1198公里的距离仅用了四个多小时。据张鑫介绍,他从2000年上大学就来到北京,由于以前北京与哈尔滨之间只有普速列车,回家需要近30个小时。“当时节假日火车的硬座车厢过道站满了人,去趟厕所挤一身汗,那种感觉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1930年通车的京哈铁路是我国境内最早开建的干线铁路之一,也是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支援全国建设的钢铁运输大通道;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发展全面提速,2006年12月,带有试验性质的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与京秦铁路、京哈提速线哈尔滨至沈阳段合并为第二代京哈铁路,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将哈尔滨至北京运行时间拉到8小时之内;今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北京至哈尔滨的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4小时52分。

  “北京至哈尔滨间铁路的不断发展正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旅客正在以更加舒适的方式踏上自己的旅途。”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随着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运输服务能力得到空前释放,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成效。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客运总量仅为不到1.4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55亿人公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客运市场的放开,客运量快速增加。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社会客运量96.65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9251.43亿人公里。

  从方式上看,2020年铁路客运量22.03亿人次,客运周转量8266.19亿人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1倍和64倍;公路营业性客运量68.9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4641.01亿人公里,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81倍和583倍;2020年民航客运量4.1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311.25亿人公里,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47倍和3411倍。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在旅客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出行服务,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孙文剑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向交通强国迈进。

  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从“一穷二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国产盾构机……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背后,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保障。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由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

  “‘复兴号’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高铁动车组技术进入了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新阶段,实现了中国从高铁先进技术的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表示,在“复兴号”254项重要标准中,有213项是中国标准,此外,11个系统96项主要设备也采用了统一的中国标准和型号。

  与“复兴号”一样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大国重器”——国产盾构机,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技术水平不过关,我国铁路、地铁等隧道挖掘都只能依赖从国外进口的盾构机,不仅价格高昂,其维修价格也十分昂贵。

  “在国家有关政策导向下,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在200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在201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硬岩盾构机,在2015年研制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并连续三次刷新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纪录。”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工作人员王伟表示,去年9月,“中铁1000号”盾构机在郑州下线,从0到1,再从1到1000,中铁装备集团生产的盾构机产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发展,加快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打造先进实用的运输装备体系,促进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应用,推广应用自动化码头等设施设备。”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正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开局和起步的重要阶段,其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大。交通运输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推进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发展,助力行业共同发展,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推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交通高效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 訾谦)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