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美育之窗”

时间:2021/6/23 5:31:36 点击:

高群斌(右)在教学生画画。

       中国都市信息报讯:开办美术兴趣班、培养出日喀则第一批通过艺考的学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教师高群斌的美术课如同一滴水彩,为校园增添了新的颜色。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美术,高群斌希望能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美育之窗,让艺术的光照进他们的生活。

  傍晚,高原的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楼道拐角的一间教室,照在雕塑和满墙的画作上。一群学生正拿着画笔临摹作品,笔尖与纸张接触发出沙沙声。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艺术教室,每天中午和晚上的课余时间,来自上海的援藏教师高群斌都在这里教学生画画。

  “今年有几个学生已经通过了艺考,即将进入大学,这是学校此前没有过的。”高群斌希望让“艺术的光照进来,绘就属于这些高原孩子的彩色人生。”

  “功不唐捐,对他们如此,对我也如此”

  “画画干啥,能当饭吃吗?”刚开设美术兴趣班时,高群斌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此前从没有人通过艺考考上大学,家长们大多也不知道美育的重要性。

  “对这里的很多人来说,美育是新事物。”高群斌决定从日常的美术课入手,寻找对美术有兴趣的孩子。

  一次,高群斌发现了一份有趣的作业——青山绿水,牛羊成群,许多花朵点缀其间,丰富的色彩让他眼前一亮。画这幅画的学生名叫白玛琼达。他的家在日喀则市亚东县,那里海拔低、植被生长条件好,有着日喀则少见的绿水青山与各类雪山景观。从小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白玛琼达对色彩很敏感,在色彩运用方面很有优势。

  “你想学美术吗?”高群斌心中一动,“以后能通过画画考大学,也能像我一样当美术老师。”听了高群斌的话,白玛琼达很心动,和家人商量后,他便成了高群斌在日喀则教的第一批美术生之一。

  为了不影响文化课,高群斌总是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教学。他专门找学校要了一间活动室,用作教学场所。开始时,有些学生不适应,觉得美术就是画着玩儿。有一个学生最初并不努力,“他一开始就不专心、不踏实,我好几次都想让他退出兴趣班。”高群斌回忆,为了让学生们端正态度,他给大家讲述自己年轻时艺考求学的艰苦经历。故事讲得多了,孩子们也渐渐意识到如今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逐渐认真起来。

  师生们每天一有时间就在活动室里钻研,沉下心来学习,学生们提高得很快。首批班上的3名学生都在当年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教的第一批学生成了日喀则第一批通过艺考的学生。功不唐捐,对他们如此,对我也如此。”高群斌感慨。

  “播下艺术的种子,影响更多的人”

  一滴水彩在水里缓缓化开,把一杯水晕染出色彩。高群斌的美术课就像这滴水彩,为校园增添了新的颜色。

  有了第一批学生成功的先例,高群斌和家长聊起让孩子学习艺术时也多了几分底气。现在,高群斌给高中部学生开办的美术班已有20多个学生,他们都在高群斌的影响下想多学习一些艺术知识。

  初中部的美术班学生更多。“这几十个孩子既为未来进一步学习艺术做准备,也播下艺术的种子,影响更多的人。”高群斌说。

  上课前,高群斌都会提前来到教室,为学生准备画笔、夹好画纸,并把椅子一一摆正。时间一到,学生们跑进来,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听完讲解后拿起纸笔,对着墙上的画作仔细练习。高群斌则不时指导,有时还手把手教他们运笔技巧。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说明这门课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高群斌说。

  “我们的付出常能十倍、百倍收获回报”

  两次援藏,高群斌不但在影响学生,也在被学生改变着。在这里,他收获了许多此前未曾感受过的乐趣。

  美术班里有过一个叫达娃的学生。第一节课上,达娃用油画棒把自己的指甲涂成了彩色,但只在8开的纸上画了几栋很小的房子,留下大片空白。当高群斌走近时,她则把头埋得更深,紧紧捂着画纸一言不发。高群斌悄悄看了看她的画,不由一愣:房子画得不错,就是画得太少太小了。

  原来,达娃来自牧民家庭,课余时她常在山上放牧,在蓝天下眺望自己的家。她想画出自己看到的景象,却不知如何下笔。

  让更多像达娃一样的孩子能自如表达内心的想法,用画笔描绘自己看到的世界——这是高群斌的决心,也促使他用更包容、更开阔的心态看待学生的画作。这些年,他教授了很多孩子画画,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与人交流的方式,他在适应更多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活动室的桌子上至今摆放着一本有些旧了的美术教材,几年来数十个学生翻阅过不知多少次。这本教材的购买者是白玛琼达。进入兴趣班后,白玛琼达非常刻苦,他用自己攒的生活费买了一本教材,给一起学美术的同学翻阅,这本书就成了美术活动室的“公共财产”。

  有一个场景至今令高群斌印象深刻。一天晚上,高群斌布置了作业后便有事离开。不久,学校停电了,他打着手电回到活动室,本以为学生肯定都离开了,没想到,一开门,孩子们正打着手电继续练习。

  拿起手机,高群斌拍下了学生们“挑灯夜战”的场景。他想,自己努力带来一束艺术的光,希望照亮学生的生活;而这些孩子又何尝不是照亮他的一道道光呢?

  “在这里,我们的付出常能十倍、百倍收获回报。学生反应热烈,让我的工作有着空前的成就感。”高群斌感慨。

  年过半百、两次援藏,高群斌的目标是“尽可能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日喀则金子般的色彩,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美育之窗”。虽然身体大不如前,但是每次备课和收集整理学生们的画作,都让高群斌获得感十足。

  “28个援藏老师开设52个社团,尽可能覆盖更多孩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班,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张必胜说:“美术教育是我们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缩影。从课堂到课外班,兴趣爱好的培养既要深化课堂内容,也要做好有梯度的课外拓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本报记者 徐驭尧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