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妥善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问题需综合施策

时间:2021/7/5 5:40:17 点击:

       都市信息中国都市信息报讯: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出行方式,在各地都有庞大的市场。据统计,我国的电动两轮、三轮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并且仍在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很大威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如何妥善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问题,消除火灾隐患?针对一些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问题依然屡禁不止,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今年5月10日晚,四川成都市成华区一小区电梯内电动自行车起火。监控视频显示,3秒之内,火焰便吞噬了整个电梯间。电梯内5人均不同程度受伤。

  早在2017年12月,公安部便发布了《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

  2018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视频会议,提出多措并举,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等问题,斩断火灾发生的链条。

  近年来,有关部门每年都会发布类似通告,三令五申。但即便如此,因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充电引发的火灾依旧屡有发生。

  6月14日,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一居民楼房屋内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并发生爆炸。屋内以及整层楼道都被烧成焦黑,瓷砖大面积脱落,窗户玻璃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经初步判定,火灾为停在屋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引起。

  6月19日,广东清远市清新区一居民楼房屋发生火警。事故造成屋主手、脚、头部烧伤。经初步分析,起火原因为屋主在家中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中,停放充电时引发火灾的事件占80%以上。”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丁宏军说,以前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认知不足,制定技术标准时要求比较低,比如充电器塑料外壳没做阻燃处理,充电电缆、电线使用的都是普通材料,“没做阻燃处理的外壳一旦引燃,就会快速燃烧。普通材料的电缆、电线容易老化,老化之后极易引起火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9年4月15日实施,替代已施行近20年的旧标准。丁宏军说:“新国标更加关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目前最需要关注的还是那些依照旧国标生产的老旧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没地方停、充电不方便、停外面怕被偷盗等,是读者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我家小区没有建停车棚,很多居民只能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一楼大厅或者家中,但小区物业现在不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居民经常与物业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天津西青区读者沈傲桐说。

  为消除火灾安全隐患,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是关键。但是,不进楼入户的电动自行车该停在哪里?在哪里充电?车没地方停、停外面怕被偷、充电不方便等是读者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电动自行车停车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丁宏军说,国内大部分小区没有统一规划电动自行车充电场地,车主只能将电动自行车放在家中充电。或者,不放在家中,车主从家里插座上引出电线充电。这种情况下,如果电池因为过度充电而短路,由于电线过长、电阻较大,线路来不及实现跳闸保护便会起火。

  “我们也不想冒着风险推电动车上楼,但是楼下没有带充电桩的车棚。就算有充电桩,也不够小区里几百户居民用。”海南海口市读者张伟家里有两辆电动自行车,他怕充电有危险,选择把车停在楼下,只把电池带回家充电。

  “把电池带回家充电,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丁宏军说,一种情况是电池老化,一旦温度过高就容易燃烧、爆炸。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一部分电动汽车淘汰下来的电池被不法商人买来,改装成电动自行车电池后在网上销售,非常危险。另一种情况是电池与充电器不匹配。一些老旧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坏了,车主为了省钱会从网上买一个接着用。丁宏军表示,网上买的充电器质量良莠不齐,不少根本达不到安全标准。有的充电器本身就有设计缺陷,没有充电过载保护、电池充放电保护功能,对电池一直用大电流快充,很容易导致电池因过度充电而起火。

  “如果楼下有能充电的停车棚,收费又合理的话,没有人愿意把笨重的电动自行车推回家里充电。”沈傲桐告诉记者,小区部分居民曾要求物业公司在楼下新建带有充电桩的停车棚。对此,物业公司表示新建停车棚的钱要由居民分摊,而居民却认为这个钱应该由物业公司出,“双方未能就出资达成一致,所以充电桩和停车棚至今仍没有着落”。

  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充电、停车场所

  “社区2000多户业主就有900多辆电动自行车,数量大,而且停放、充电不规范,安全隐患不小。”为了保证充电安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丁公路街道恒茂华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翠召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召开了多场协商会。“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只是表,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充电、停车场所才是里,分清表里才能弄清工作重点,社区应该在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多发挥润滑剂的作用,推动相关工作早见成效。”陈翠说。

  经过协商,恒茂华城社区将每个单元一楼大厅的电动自行车清理出来,停放到专门开辟的停车地点,同时对地下停车场进行改造,铺设电缆、电线,配置充电设备,并清理僵尸车辆,腾出更多地方停放电动自行车。

  丁宏军则建议,火灾安全隐患最大的是依照旧国标生产的老一代电动自行车,老旧电动自行车的维护最好由原生产厂家来进行,车主不要随意在网上购买电池、充电器。建议实行车辆安全责任终身制,由原厂家提供一体化服务,一旦出现问题也方便鉴定责任。

  丁宏军还建议,小区可以在专门的充电场所安装一些铁皮柜,把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拆下来,将电池放在铁皮柜里充电。即便电池爆燃,也只是在铁皮柜里烧,不容易引起大面积火灾,损失相对较小。为了能够迅速了解铁皮柜的状态,还可以在里面安装烟雾报警器,着火响铃,便于快速反应。“这种改造投入少,占地面积小,成本也比较低,容易在短期内实现。”丁宏军说。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正视和回应车主的充电刚需,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和一味堵截。”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副镇长邱建荣说,“我们把堵、疏、管三个层面结合,陆续研发推广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监测系统、智能充电柜解决方案、充电车库(棚)报警装置、充电车库(棚)灭火系统、电动自行车综合安全管理平台等系统性解决方案,用科技创新服务城市公共安全,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新闻链接

  上 海

  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不得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鼓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等,引导业主使用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河 北

  河北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近日印发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治理:

  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问题:不按标准或者降低标准生产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生产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

  电动自行车流通销售问题:销售无合格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销售无厂名、厂址等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

  电动自行车维修改装问题:私自改装和拆卸原厂配件,私自拆除限速器等关键性组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等。

  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问题:充电线路乱拉乱接,充电设施安装不规范。未落实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保障措施等。

  浙 江

  浙江省诸暨市目前在医院、学校、商店、宾馆等公共场所的700多台电梯接入了“智慧电梯”——电动车阻断系统。如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该系统会自动识别,发出警报,同时,控制电梯门不能关闭。这一监管平台,有效提升了隐患预警水平和快速救援效率,诸暨市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本报记者 史一棋 孙立极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