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综艺 >> 内容

娱乐圈不是法外之地

时间:2021/7/20 5:37:14 点击:

       中国都市信息报讯:7月18日晚,网友都美竹再度发文,向吴亦凡下最后通牒,声称“是决战”,并要求他退出娱乐圈。当晚,多家品牌方宣布与吴亦凡终止合作。7月19日,吴亦凡在社交平台上回应,否认相关爆料,“如果有这类行为,请大家放心,我会自己进监狱”。

  这个“瓜”,实在太大!从7月8日起,从“大家好,我是都美竹”起,猛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接受采访、喊话“决战”,相关内容如大型连续剧般看得人目瞪口呆。时至今日,爆料内容尚未被证实或证伪,当事人已采取法律途径维权。时至今日,该事件早已具备公共属性,它已不再是私人恩怨、不再是狗血八卦那么简单。

  娱乐圈不是法外之地。正如吴亦凡工作室此前在回应中所说:法治社会绝不允许藐视法律的恶意造谣行为欺骗大众,清朗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不容肆意破坏。打击造谣也好,严惩违法行为也罢,一切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如今,真相还在迷雾之中,公众围观可以,谩骂不妥,站队、“审判”更是为时尚早。我们相信法律最终会回应质疑,平息“纷争”。

  既然讨论“案情”尚早,不妨关注下偶像“塌房”后的各方反应。

  “塌房”一词,最早源于一个网络表情包——图中,有人看到远处有房子塌了,便跑去凑热闹,最后发现塌的竟是自家房子。这一形象被粉丝群体借用,描述自家偶像的形象崩塌。近年来,偶像“塌房”已然司空见惯。其中,有的属于个人私德有亏,有的则已涉嫌违法犯罪。针对“塌房”,有人果断脱粉,有人(包括工作室)奋力守护;品牌方一般会选择快速与艺人“切割”,避免殃及池鱼。换言之,“塌房”从不只是影响艺人个体发展,其背后涉及庞大的商业利益。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曾提到偶像产业中的一个悖论,“偶像既是一个自然人,也是一个法人,我们称之为‘人形IP’”,当以一种产品化的标准来要求一个鲜活的、具体的人,就一定会出现冲突。把这句话说得更透一些,明星是娱乐产业流水线上的超级“商品”,经过层层包装,拥有巨大的公共影响力。近年来,在资本的精准引导下,大量粉丝辛苦“盖房”,为偶像奉献时间、精力、金钱;与此同时,常有明星将粉丝视为本钱,把流量当作工具,甚至将名气视为一种嚣张的资本。

  “塌房”容易,“全屋清洁”更难。每逢娱乐圈爆出丑闻,就有网友呼吁效法国外对劣迹艺人零容忍。的确,就吴亦凡事件而言,寻求真相很重要,反思则更难得。娱乐圈里,不能再有“塌房”无数次还能混得风生水起的“顶流”艺人;明星的耀眼光环之上,需要更强的约束力。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