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灾情下的民间互助互救:为生命撑起“安全伞”

时间:2021/8/2 2:48:22 点击:

民间互助:

  ● 民间互助互救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志愿者”,自发组织的都可以纳入“志愿者”范畴

  ● 河南灾情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平凡又伟大的救援者,他们挺身而出的高大身影以及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令人动容,救援、互助互救相结合,形成最强大的合力,撑起最坚固的“安全伞”

  ● 民间互助互救意义重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可以弥补政府救援的空缺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解亦鸿

  “车不要了,保命要紧”“赶快下车,别留恋”“赶紧往前走,不要东西了”……视频中,一名男子蹚着水,不停地敲打着一辆又一辆车子的车窗,扯着嗓子喊道。

  正是在他的提醒下,很多人下了车。有的人还是在他的反复劝说下,才弃车离开。

  仅仅10分钟后,大水没过了车顶。

  这是7月20日18时许,发生在京广北路隧道由北至南上坡处的一幕。

  当天,郑州特大暴雨袭来,17时40分左右,数百辆车堵在京广北路隧道由北至南上坡处,上升的积水逐渐淹到了车辆轮胎的三分之二处。

  见势不妙,这个名叫侯文超的男子立即奔走疾呼,组织大家尽快撤离。

  “京广隧道最大的英雄”“你拯救了数十户家庭”“谢谢你,平民英雄”……视频上传网络后,立即引发广大网友的围观,人们既感谢侯文超在危难时刻的及时“喊话”,也佩服他在灾害面前的精准预判。

  暴雨之下,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7月20日16时至17时一个小时内,郑州降雨量达201.9毫米,相当于103个西湖倾泻而下。一连串突破历史极限的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猝不及防,人们被困在各个角落。而除了官方救援外,如侯文超“喊话”这样普通人之间的互助,也温暖着这座城市和无数的人。

  “车不要了,保命要紧”

  “当时,有的人还没有意识到危险,一些人舍不得弃车,毕竟汽车对咱老百姓来说,是个大件儿,但是命比啥都要紧啊。”近日,在北京工作的河南人侯文超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了那天的情景。

  7月17日8时至21日14时,郑州地区出现特大暴雨。侯文超等人堵在京广路隧道的时间,正是郑州连日暴雨以来的降雨量高峰——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降雨量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看着车外渐渐上升的水面,侯文超想到了2012年北京“7·21暴雨”,那天他刚好也在北京,看到新闻报道称广渠门立交桥下有人在车内遇难的消息。

  因此,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弃车往坡上跑。看到一些车主仍坐在车里不肯离开,侯文超很着急,“一旦水漫过车门,人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不能再等了”。“车不要了,保命要紧”……他蹚着水,一遍遍“喊话”并敲打车窗,嗓子都喊哑了。

  一名年轻的司机在他的劝说下下了车,但后座的老奶奶始终不愿意下车。她嘴里不断嘟囔着“还是新车”,两只手紧紧地抓住座椅上的头枕。“人命关天”,侯文超狠下心来,和司机一起把老奶奶拽下了车。

  一路上,侯文超看到不少互助互救的场景,比如大家搀扶着老人小孩,一起往前走;跑出京广路隧道,两侧上坡就是陇海高架,但是从坡上到陇海高架路的中间,有一个超过一米高的栏杆,不少年轻人站在栏杆旁,帮忙搀扶老人小孩跨过栏杆。

  “很多车主转移到安全位置后都没有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车消失在水中,其中也有我的车,最后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后来,大家陆续离开,侯文超蹚着齐腰乃至齐胸的水一路跋涉,凌晨两点多回到家,接着就生病发烧了。

  侯文超“喊话”的视频上传网络后,溢美之词不断涌来。而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是一名党员,在这种时候,肯定要身先士卒”。

  近段时间,很多媒体都来采访侯文超,他没有拒绝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他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互助互救知识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和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在面对暴雨时有抗灾和逃生的意识”。

  7月22日,有人在群里转发了一张吊车打捞车辆的图片,侯文超一眼便认出,那是他两天前逃生丢弃的私家车。7月26日下午,经过5天日夜不停的作业,京广路隧道才完成了积水抽排。

  “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7月21日上午,雨势稍有减弱,很多人从郑州市一家名为东方嘉禾影城的电影院走出,返回家中。很快,一个“郑州暴雨电影院留上千人过夜”的故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没想到这个夜晚能这样平安度过。”在电影院两公里外一家公司上班的孙女士说。走进电影院前,她已经在漆黑的路边站了三四个小时,路口的积水漫到了腰部。“经理打开门,招呼我们喝水、休息,看到亮起的灯,我感到了温暖。”

  孙女士说,她将永远记得这一幕:宽敞的放映厅里,几乎每个座位上都半躺着前来避雨的人,有老人,有孩子,还有孕妇。

  面对极端天气,人们彼此依偎,互助前行。他们中,很多人素不相识,却毫不犹豫出手相助。

  网友“@奇迹奇缘”是当时郑州地铁被困者之一:“水不断渗进车厢,站在座位上水都到胸口了,很多人都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大家还是在互相安慰、打气;车顶传来了救命的脚步声,有获救的机会了,每个人都在喊着让晕倒的人先走,让女士孩子先走,大家相互帮助,上去扶一把……”

  有这样一个小伙,4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左腿。但面对灾情,他和两个朋友“逆行”而上,在水里泡了15个小时、来回40多公里、用坏两艘皮划艇、救援60多人……

  结束救援时,他手上磨出了水泡,腿不断地抽筋,整个人累得快虚脱了。他叫翟孝伟,河南濮阳人。

  暴雨洪流下,还藏着太多太多的感动——

  郑州东风路一家包子店,老板拿出所有食材包成包子,送给往来的路人;郑州东站,候车大厅漏雨,列车停运,部分乘客被困,心烦意乱,一位少年演奏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很多郑州市民自发组建“郑州托管房屋临时避难所”,发布空闲房屋位置给有需要的人……

  许多公共场所都为被困群众提供了临时避险场所。“今夜郑图不闭馆。”7月20日晚,郑州图书馆发布这条推文。一位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的照片,留言道:“担心了一下午!看到孩子平安无事,热泪涌出!感谢图书馆!”照片里,一个穿白色短袖的高个男生,低头写着作业,左手边摆了一瓶喝了几口的橙汁饮料。

  还有无数牵挂郑州安危的同胞,都希望为经受暴雨洪灾的人们做点什么。互联网,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其存在的应有之义。

  从20日下午开始,一条条互助与救援信息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扩散、汇总并实时更新,有人拿出了仓库里备用的船筏,有小卖部组织了紧急送餐,还有人列出了漏电的区域提示大家避开,有人整理出了紧急避难所,词条里求助的受难者信息也被不断地转发扩散。

  在这些网络互助信息中,有民间专业人士撰写的《暴雨自救手册》,有各救援队的联系方式,还有民众汇总的《待救援人员信息》。特别是《待救援人员信息》,这一由网友“Manto”创建在腾讯文档上的在线表格,于24小时内收集汇总了大量民众自主求救与民间救援人员提供的信息

  21日凌晨两点,志愿者刘妍举着手机,在不同对话框之间来回切换,将汇总的求助信息一一分发,由队友进行核实后,发送给志愿者或专业救援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救援。“希望大家一切安好。”这是所有志愿者发自内心的期望。

  “民间互助互救意义重大”

  洪水肆虐,团结是最坚强的盾牌。河南灾情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平凡又伟大的救援者,他们挺身而出的高大身影以及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令人动容,救援、互助互救相结合,形成最强大的合力,撑起最坚固的“安全伞”。

  在郑州暴雨救援过程中,一份暴雨自救指南在网络流传开来,指南提供了关于个人户外自救、密闭空间自救、社区居民自救、工厂企业自救、溺水者岸上急救等各种情形下的自救常识。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民间互助互救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志愿者”,自发组织的都可以纳入“志愿者”范畴。不仅仅是现场救助,线上的善款募捐等都可以算作民间互助互救。

  “民间互助互救意义重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体现了民族的凝聚力,互帮互助同舟共济,是典型的正能量,也可以弥补政府救援的空缺。”朱巍说,部队、政府机关等职能部门的组织,与灾难发生存在时空差,所以第一时间到场的往往是身边的、有同理心的民间力量。

  他深有感触地说,那些自发手牵着手共渡暴雨洪水的普通人,那些将更多希望留给女性和老人的普通人,或许他们之间有着难以沟通的隔阂,或许他们同样为了工作和生活满腹牢骚,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却凝聚了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朱巍注意到,近年来,民间互助互救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次郑州暴雨救援中就有所体现。比如民间形成了许多有名的救助组织、团队,他们学习了相关的应急救援知识,救援工作更加科学、专业,效率也更高。而且这些救援团队协助当地政府救援,服从当地的调度安排,成为救援的重要补充和力量。

  “更重要的是,以前民间互助互救,很多人担心一旦出问题就要担责。民法典对此作出鼓励性的新规定,救助他人只要不是故意或重大过失,救助人无须承担责任。这给民间互助互救消除了法律上的隐患,在法治框架下,救援工作会更加有力。”朱巍说。

  朱巍认为,要想进一步发挥好民间互助互救的作用,首先应当从教育抓起,落实好中小学生的相关学习教育,首先是自救,其次是他救。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