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都市信息 >> 内容

破解职场夫妻“不敢生” 先要解决带娃难

时间:2022/1/26 8:34:10 点击:

     中国都市信息网讯:记者杨春 自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来,一些职场夫妻选择多生育一个孩子,而一些职场夫妻仍旧心存顾虑,担心忙于工作而没时间带小孩儿。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在成都也不例外。

  那么,关于职场夫妻没时间带小孩的问题如何破解?2022年成都市两会上,部分市人大代表就婴幼儿照护管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们聚焦政策引导,也关注载体运营,更关注人才培养。除了婴幼儿托育话题受关注外,也有市人大代表就自闭症、智障儿童的关怀提出建议。

  市人大代表李珊:

  职场夫妻面临“不敢生、不愿生”的窘境

  在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的背景下, 国家去年出台三孩生育政策,人口政策在“松绑”,而一些职场夫妻内心却产生了“不敢生、不愿生”的顾虑。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以后,立即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由谁来带?比较传统的做法是由老人来带,但是面对老人无法帮忙的情况,或不愿意麻烦老人的育龄期父母来说,如果养育一名婴幼儿需要长期占据一名甚至两名成年劳动力的话,养育成本过高,若委托育儿嫂,尤其是来自非正规机构的育儿嫂与年幼的孩子独处在家,缺乏一种监管和信任机制,孩子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成都市人大代表李珊分析,国家一方面鼓励生育,而另一方面,许多职场夫妻陷入“不敢生、不愿生”的窘境,这个问题亟待破解。

  成都市人大代表阮頔秋同样关注婴幼儿托育问题,通过调研,她发现目前成都市提供托育服务的主要力量是社会办托育服务机构,具体来看,包括民办幼儿园托班、品牌连锁早教机构托班,早教咨询机构托班等托育服务,有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等托管模式,“我市托育早教机构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家庭的现实需求,为0—3岁婴幼儿提供的社会护理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阮頔秋还发现,目前社会办托育服务机构基本处于标准缺失、人才缺少、安全缺保障、收费不清、责任不明的状况,“早教机构安全保障令人担忧,超范围经营,变相办成幼儿园模式,由于监管责任不明,管理松懈,场所安全、食品安全等等隐患不得不令人担忧”。

  市人大代表阮頔秋:

  从政策、载体、人才等层面突破

  针对婴幼儿的托育,阮頔秋建议,首先要了解职场夫妻的现实需求,通过科学测算及专业规划,搭建好顶层设计。阮頔秋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保障,以三甲医院、妇幼保健院为依托,政府指导扶持,建一批民办普惠或者公办托幼机构,同时,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与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此外,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

  有了政策保障和空间载体,若没有人来做这项工作,再好的点子也无法“变现”。阮頔秋建议,应鼓励在蓉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安全照护等知识和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配齐配好儿童保健人才队伍,建立规范科学的儿童托育模式。

  李珊带来的建议同样关注婴幼儿托育的人才队伍建设。她建议,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就业培训规划,实现持证上岗,此外,还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李珊还建议,可结合社区公立幼儿园的配置情况,逐步建设政府监管下的公立性质的普惠性全日制托育服务机构,允许1岁婴幼儿入托,师生比按1:5配置,费用则参照公立幼儿园的保教费及生活费执行。

  其实,也有职场夫妻对长时间见不到娃表示担忧,那么,能不能提供一个和家长距离近的地方开展托育服务?“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功能园区等在工作场所为自己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让职工可以上班的时候带着孩子来,下班的时候带着孩子回家。 ”李珊说。

  市人大代表涂海霞:

  自闭症、抑郁症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婴幼儿的托育管理问题正在汇集市人大代表们的智慧,而还有一个儿童的问题仍旧待解。市人大代表涂海霞在今年市两会期间带来了一份《关于在乡村建立(自闭症、智障儿童等儿童综合症)永久性陪护社区的建议》,将关注视角投射在这一特殊群体身上。在她看来,相较于婴幼儿托育,自闭症、智障儿童群体的陪护也很重要。

  脑瘫、发育迟缓、自闭症、唐氏综合症、智力障碍儿童群体越来越成为被重视且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乡村的自然环境、优质的空气,缓慢的生活节奏都容易在情绪上让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卸下思想的包袱,对身体康复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涂海霞说,那些特殊儿童群体若在一个融合互动的社区文化里安心生活,反而能够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在乡村并没有能够满足这方面需求的社区,建议在成都的郊区新城建立针对自闭症、抑郁症等儿童群体的永久性陪护社区。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