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便秘?缓解便秘的小妙招有哪些?11月19日13:30,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主治医师葛婷,和大家聊聊“儿童便秘巧应对”。 
  Q:正常的排便习惯是什么? 
  A:正常的排便习惯与小儿的年龄相关: 
  出生1周内新生儿平均4次/天;2岁时,2次/天;4岁左右时,近于成人,即3次/天至3次/周;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出现1天甚至数天不排便的情况,只要婴儿不出现频繁呕吐、腹胀、拒乳等,均可认为是正常情况。 
  Q:什么是便秘? 
  A: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大于2天)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分类: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因胃肠道功能发生改变引起的便秘,一般经过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能够缓解,占90%~95%器质性便秘:由各种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引起,这种便秘一般需经过外科手术才能彻底治愈 
  Q: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便秘? 
  A: 
  遗传易感性:父母有便秘病史 
  饮食习惯:食物成分不恰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及饮水量不足等 
  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不按时排便、缺少体力活动、交感神经功能失常、服用某些药物 
  精神心理因素:情绪差、焦虑、抑郁等 
  胃肠激素异常 
  Q:什么情况属于便秘? 
  A:年龄 <4岁的儿童至少符合以下 2 项条件,持续时间达1月以上: 
  (1) 每周排便≤2 次; 
  (2) 大量粪便潴留史; 
  (3) 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 
  (4)排粗大粪便史; 
  (5)直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团块。 
  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条件也作为选项: 
  (6) 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 1 次大便失禁; 
  (7) 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 
  年龄≥4岁便秘每周至少发生1次,时间持续1月以上,且符合以下2项或多项条件,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 
  (1)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 
  (2)每周至少出现 1 次大便失禁; 
  (3)有粪潴留姿势或过度克制排便病史; 
  (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的病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粗大粪块曾堵塞抽水马桶。 
  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 
  Q:便秘如何治疗? 
  A:治疗原则:1。 清除粪便潴留2。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3。 合理安排膳食4。 解除心理障碍 
  具体而言: 
  合理饮食:饮食结构的调整是便秘治疗的基础;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美国建议儿童膳食纤维量的安全摄入量为年龄+(5~10)g/d) 
  足量饮水及适量的运动:便秘患儿强调足量饮水;幼儿每日应保持1h以上适量运动。 
  需水量参考:<1岁 110~155 ml/kg;1 ~4岁 100~150 ml/kg;>4~7岁90~110ml/kg; 
  7~13岁70~85ml/kg;>13岁50~60 ml/kg。并随季节、气温及运动量适度调节,需观察患儿粪便,以经常排解4、 5级(Bristol分级)粪便为宜。 
  心理行为训练:排便习惯训练一般在餐后30-60min,每次5~10min比较适宜。罗马IV标准建议排便训练开始时间为27月龄,并要在解除排便疼痛后开始。 
  药物治疗:缓泻剂的使用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 
  难治性FC: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粪菌移植、手术治疗 
  Q:便秘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A:便秘时间超过1周、虚弱、便血、恶心呕吐、异常烦躁,坐立不安、食欲不振、“污便”弄脏衣物、腹痛、腹部可摸到硬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