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信息网顶部展示图
中国都市信息网logo
网站首页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军事纵横 体育赛况 港澳台 都市信息 都市奇闻 都市文创 名人访谈 都市情感 都市小说 科技观察 游戏竞技 汽车
财经信息 企业环保 房产置业 政法监督 教育频道 曝光台 娱乐综艺 影视热播 旅游研学 都市时尚 书画收藏 食品美食 医疗健康 疫情防控 互联网
搜索导航左侧广告位    
热门搜索:信息网 都市消息 都市信息 何闽旭 信息报 临沭二中 苏铁志 姜映吟 冯道墓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信息 >> 内容

重大利好!李克强提“适时降准”,确保经济平稳运行,A股年末行情要来?

时间:2021/12/4 0:07:27 点击:

       都市信息中国都市信息报讯:记者刘建民 沉寂许久后,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因官方的最新表态又打开想象空间。这对于A股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利好。

  12月3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图:李克强提“适时降准”,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适时降准”的提出,让市场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边际宽松。实际上,近期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持续低位运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早有预期货币政策会适当边际宽松,12月流动性有望平稳收官。加之此番再提降准,无意给市场带来新的利好,预计下周金融市场也会有所体现。

  不过,在美国货币政策准备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形成反差对比,这将对包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内的金融市场形势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企业而言,更应做好汇率风险管控。

  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市场此前对年底前后降准就有预期,这主要是基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所作出的对冲举措。

  央行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除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环比6月下降外,一般贷款利率环比6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上升0.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此认为,上述数据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阶段,银行出于风险防控考虑,更加愿意向企业提供低风险的短期票据融资,而在发放贷款方面更为谨慎,要求的贷款利率水平更高。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经济下行压力初步显露阶段较为常见,后续均是央行通过实施或加大降准降息力度等方式得以逆转。

  “尽管在跨周期调节下,本轮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力度会相对温和,年内政策性降息(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激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降准。叠加7月降准的累积效应,届时1年期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大,下调幅度可能在0.05-0.1个百分点之间。“王青称,这一方面将打破1年期LPR报价与1年期MLF利率点差固定局面,推动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更重要的是,降准还会有效带动市场利率下行,并向存款利率传导,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最终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跨年流动性无忧

  近期央行一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之此番提出“适度降准”的“加持”下,可以预见,12月流动性有望平稳收官,对金融机构而言,今年跨年流动性压力会更小。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市场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认为,在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仍会维持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从11月的央行流动性操作来看,也体现出对资金面的维护。进入2021年最后一个月,利率债供给高峰已过,12月流动性环境有望保持宽松 。

  夏愔愔解释,年末对流动性有利的因素一方面在于央行政策基调仍偏宽松。12月15日将有9500亿元MLF到期,预计央行可能继续灵活运用包括降准在内的多种政策工具来对MLF到期带来的流动性回笼进行对冲。另一方面,年末财政放款将会加快。过去三年,金融机构财政存款在12月的平均下降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相当于对银行体系投放了平均1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

  中国银行(3.060, 0.01, 0.33%)研究院最新研报也认为,展望四季度,尽管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稳固、不均衡的矛盾,但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控的继续实施,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货币社融增速有望回升,流动性整体无忧。

  海外货币政策收紧外溢风险下,国内边际宽松有度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体系下,降准已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不能简单理解为“大水漫灌”,更多是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更何况,在当前海外货币政策开始调整收紧的同时,为防范跨境资本流出、汇率大幅波动的压力,我国货币政策也不宜大幅放宽。

  先锋领航认为,鉴于供给侧的负面冲击,各国央行也将不得不尽量在抑制通胀预期与支持就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就美国而言,要实现上述平衡,美联储可能会选择在2022年加息,以确保工资通胀走高不会转化为更持久的核心通胀。鉴于劳动力和金融市场的状况,美联储在本轮周期最终需要加息的幅度可能被市场低估。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无疑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来说,需要高度关注海外货币政策调整对本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外溢风险。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研报认为,中国应关注海外货币政策加快调整可能引发的输入性金融风险。目前,随着通胀快速升温,各国货币政策操作重点将逐渐由促经济转为防通胀。当前,美联储针对通胀的表态已出现一些松动,不排除后续以更快的速度和节奏启动加息进程,可能将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利率、汇率、企业融资等带来一定冲击,国内货币政策制定将面临更多挑战。展望四季度,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仍较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趋势或将持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原中信证券(24.780, 0.38, 1.56%)董事总经理高占军近日撰文也指出,美联储已于11月3日宣布缩减购债,而人们预期缩债的进度会加快,加息将提前到来。若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全球金融条件将立即趋紧,其溢出效应不容忽视。在又一轮全球金融周期下,勿使本币高估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炒作人民币升值的行为降降温。

  “国内货币政策制定应坚持独立性,更加注重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确保货币、社融增量维持在一定规模,为稳企业、保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结合形势发展,动态调整、更新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工具,加强对跨境信贷、离岸人民币、中资美元债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监控与管理。”中国银行研究院研报称。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搜索导航右侧广告位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中国都市信息网(www.chinadsxx.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网络视听许可证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都市信息网站信息来自互联网,请谨慎采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撤稿,合作 请联系编辑部 QQ:709930867 电话:010-88057186 核实后处理

    中国都市信息网 版 权 所 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40089号-1